电影学院教授:什么样的影评,才能通过艺考

2017-12-11

不管是即将参加艺考的同学,还是想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网友,总有人问:


怎么写好影评?怎么写好考试影评?


逮个空,写个文,统一跟大家说一说。



首先,影评应该是电影化的。那,什么是电影化呢?得,解释在这:


电影化指富有银幕感。电影化要求你的文字描写尽量是可见的,要发掘刻画出那些动人心弦的场面,还要求充分调动声、光、摄、美、乐等综合艺术方式去刻画。另外,电影化还意味着,你需要留意电影的特点以及特长,融进你的文字里。


其次,有一个观念,你应该明确并且记住:


影评不是为自己而写,影评是为考官而写的。


听起来很讨厌是吧,那我这么说,你的影评是在向考官展示自己。


展示你的电影悟性,展示你的电影准备。



还有,影评是有生命的,一定要写你发自内心的感动。


不要看报纸,不要看娱记,不要看豆瓣,不要看时光,不要看它们的影评。不够专业不说,影评中往往夹杂着大量电影之外的因素。


也不要按照过去语文老师、中文老师教你的方法去写,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都不要。


不说老师对不对,重要的是:那是常规的文学分析,不是电影分析。文学和电影是迥异的,也就是我说的:如果文学是中文,电影是英语……


你的分析应该是英语,下面举两个例子……



城南旧事


依据我审艺考生答卷以及学生的作业来看,绝大多数人会写:孩子的目光,小偷的善良,浓郁的北京味等等。


那是常规的方法,那样写,写再多也没用。


你为什么不试着分析一下色调呢:


桔黄色调笼罩整部电影。桔黄色朦胧、不清晰、不艳丽,如同老照片,把我们带到了那个过去的时代。《城》是一部怀旧、回忆的电影。


你为什么不试着分析一下分析角度呢,就是摄影机的角度


摄影机采用低平角(儿童视线),非常规(常规角度是成人视线)。我们看到的是嚼着草的马的嘴,骆驼的脚,大人的腿等等。「角度」把我们带进了小英子的儿童世界。


注意啦:


这时候许多人分析的是小英子的「事件」,你却是摄影机角度。「事件」所有观众都可以看到,「角度」只有电影的眼睛能够看到。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电影化。


「事件」是「拍什么」,「角度」是「怎么拍」。「拍什么」是中文,「怎么拍」是英语。这就是电影。



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这片子,大家评了五十年。


主要观点一直是:抗日、一个孩子的成长、军民鱼水情、共产党真伟大,八路军是打败日寇的主要力量。


真无聊,谁要看这些东西呢?所以你想想,《小兵张嘎》还能分析什么呢?


不如分析一下分析罗金宝带领嘎子前往日寇占领区的武工队秘密据点的长镜头,两分钟的长镜头中,罗金宝拉着嘎子的手上上下下、穿墙越院……


你可以试着讲讲它带来的效果及作用:


无组接的长镜头行云流水,视觉流畅。流畅的背后,表现了武工队对地形的熟悉,日本人相反。表现了武工队、嘎子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表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并非共产党、八路军。日本人是侵略者,中国人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