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10点,江歌被害案在东京裁判所开庭。陈世峰被控蓄意杀人,但其本人予以否认,只承认恐吓罪。
他出庭时表情稳定,全程认真听警方和检方的陈述。陈世峰律师陈述时称,陈世峰是杀人未遂。刀不是陈世峰准备的,是刘鑫递给江歌的。
第一天开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这些不是我想讨论之列。
不管怎样,此案的影响和余波不会那么快过去。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冷血也好,自私也罢,都可以看到家庭背后的形成基因。
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情绪的发泄,很难从中吸取到有用的东西。
我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下刘鑫,陈世锋,江歌三个年轻人的心理。让孩子如何避免成为“陈世峰”、“刘鑫”,让江歌这样的孩子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这才是这文章的主旨。
壹
陈世锋
江歌案最火的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言论都集中谴责刘鑫的时候,还是有媒体挖出了杀人凶手陈世锋的个人经历。
陈世锋2013届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毕业生。
他于2009年入读华文学院。在校期间,他曾与同学发生过纠纷,经老师批评教育,双方达成和解,并当面向对方道歉。
与他发生纠纷的是他前女友,也是华文学院学生,低陈世锋一届,在大二的时候两人相处了不到一个月。在交往半个多月左右的时候,前女友觉得他这个人有点偏激,于是提出想分手。
陈世锋心有不甘,并在2012年3月9日晚8点在华文学院女生宿舍楼下,叫前女友出来谈一谈,想挽回这段感情。
前女友下来后,两人话不投机,说了几句就想走人,陈世锋拽住她不让走。女孩说了句“我X”,陈某便火了,“你再说一遍!”也许觉得在女生宿舍楼下太丢人,女孩没有出声,陈某便死命拖着她往远离宿舍的地方走。
女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想挣脱但根本挣不开,又不好意思喊救命,于是反手给了陈某一巴掌。
女孩的巴掌把陈世锋彻底激怒了,他把女孩拖到几米外的树荫里。南方校园里,树下都有石头做的方桌和围着方来的条凳。
陈某飞起一脚,把女孩踹在条凳上,后背抵在石方桌上,扬手便死劲的扇了她一巴掌,恶狠狠地叫道,“你以为你是谁?”
被揣倒的女孩,靠在石桌上被吓蒙了,高声呼喊“救命”,刚好有同学走过来,陈世锋便有些分神,女孩趁机逃脱后拔腿狂奔,一路高喊救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回宿舍。
女孩事后一直觉得委屈,想要讨个说法。她妈妈说:
“你想要什么说法,要来了,又能怎样?我们去把他打一顿,又能怎样?结了怨对你有什么好处?我倒是庆幸你还年轻,遇到这种事,如果再大一点,或者是你真的跟他在一起啦,家暴你,可怎么办?现在学校这样对他,其实是害他,你就看他以后吧。”
这是母亲的智慧,让自己女儿远离了一个暴力狂。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学校为了息事宁人,就算有暴力行为也和解了事。而到了江歌,却不再这么幸运。
这个有暴力倾向的人,还是举起了他的刀。
在采访中,江歌被害后的一年,陈世峰一家人没有一句愧疚、温暖的话。儿子杀了人,父母一直以躲避,拒绝的方式面对外界,没有态度,没有悔意,如果父母一直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走到今天就是必然的了。
那你觉得陈世峰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少吗?其实并不少,稍微一点不如意就暴力相加的人,大有人在,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家暴?陈世峰不过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而已。
“江歌案”给所有女孩子提一个醒,谈恋爱一定要认真考察清楚,不管这个人平时有多优秀,不管他表现得有多爱你,千万要看看他的性格,品格。
一个性格好的男人不会去打女孩子,而一个品格好的男人,也不会用裸照来威胁女孩子。
别相信爱情,要相信性格和品格。一个性格和品格好的人,就算爱情没了,也可以和平分手,把对你的伤害降到最低。而一个有暴力倾向,控制欲极强的男人,就算他今天可以为你要死要活,为你打架出头,但万一不爱了,你也会成为他第一个蹂躏和伤害的对象。
贰
刘鑫
刘鑫已经被骂得够多,也是此案的关键。
2015年10月,刘鑫与江歌认识并成为室友。
2016年4月,刘鑫与陈世峰成为恋人,就读于日本大东文化大学院。
2016年8月25日,陈世峰与刘鑫分手。
9月2日,刘鑫搬入江歌租住的公寓。
刘鑫一直叫江歌三叔,这是一个属于长辈,男性化的称呼。从这个称呼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相处的模式:江歌一直保护刘鑫。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从小越被保护得厉害的孩子,越缺乏自己的主见,也越懦弱。刘鑫在这方面最为典型。她和陈世峰分手后,找不到更好的落脚点,找到了江歌,住在了一起,因为她一直需要一个人出来保护她。
而缺乏主见的人,也往往缺乏洞察力,所以对陈世峰这样恐怖性格的人也毫无察觉。恋爱期间还让他留有自己的裸照。也正是这个裸照,成了日后陈世峰威胁她的工具。
从这点上来说,她一直缺乏保护自我的意识,她一直需要被人保护,也安于被人保护。
她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巨婴。这种心理体现得最明显的上就是案发之后,她的行为——拒绝见江歌的母亲,拒绝出来认错,拒绝面对大众,其实也是拒绝面对自己。
如果一个敢于承担自己责任的人,在朋友为自己去世之后,怎么也会去安慰朋友的母亲,从道义上,从人的基本伦理上都应该这样做。但她没有,这也是她被骂得最厉害的地方。
那像刘鑫这样的人,身边少吗?其实不少。
我一个朋友的弟弟就是,从小就是我朋友照顾他,为了供他上学,自己出去打工,帮父母还盖房子的借款,但是等弟弟毕业之后,工作这七八年,三十多岁的人了,并没有一点帮助家里父母的意思,还是需要姐姐不断的给他提供帮助,自己买房向姐姐借钱,买车也要借钱等等。
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别人对他的付出,而他从来没有付出过努力就可以得到。当他被关照得越多,就越觉得心安理得,越向你索求更多。
类似刘鑫这样的巨婴型人格的人,我也遇见过,不过刘鑫是作为一个极端的例子存在而已。因为有凶杀案,有大量媒体的聚焦,所以成了众矢之的。
你付出很多去帮助一个人,对于受资助和恩惠的人来说,他并不一定会记住你对他的好,因为感恩就意味着要背负很大的责任,不感恩反倒可以卸责,这是一部人的心理,宁愿背负着被骂的污点,也要把心理的负担卸掉,要不他一生都会觉得亏欠你的。
今天陈世峰在法庭上说了这个细节,刀是刘鑫递给江歌的,也就是说,当陈世锋来找她麻烦的时候,她给了把刀,让江歌挡住找自己麻烦的人。
她还是习惯被人保护,就算这麻烦是自己惹下来的,她也希望心目中的“三叔”能够保护自己。
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和懦弱,也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说谎,拒绝见面,逃避。那舆论这么大的谴责,对刘鑫会有心理压力吗?如果她一直是这样的巨婴,其实并无多大的压力,极端自私者,只会关注自己眼前的利益,从来不会考虑大众情绪和稍微更远一点的事情,更不会有悔过或者醒悟之心。
刘鑫在一段采访中表露出心声:我都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还要怎么样。
在她看来,她认错了江歌的死就和她无关了一样。再一看她的父母,简直是巨婴家庭,对孩子采用“保护”的方式,为此,甚至有意攻击江歌母亲。
父母要知道,你永远保护不了孩子一辈子,爱不是保护,而是让她独自去承担和面对,要告诉孩子,凡事要懂得知恩图报,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躲避。
叁
江歌
江歌是个好孩子。如果没有遇上刘鑫,而是其他相知的朋友,大概幸福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但好孩子不等于会保护自己的孩子。江妈妈介绍说,她们是单亲家庭,她和女儿相依为命,他们家庭是缺失的,孩子就会填补缺失的部分,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这份爱太浓、太重,包裹的太安全,母亲是很刚强的。
相反,江歌柔软,善良,对世界充满爱,没有任何防备之心,还有她的义气,最终赔上了性命。
我还是认为我第一篇写江歌案的文章主旨是对的,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保命是第一要紧,而不是选择和歹徒对抗。
“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并不正确,而且也很傻。真正爱护你的朋友,不会让你陷入险境。有危险的地方,会自己去扛,而不是让好朋友陷入进去。
如果遇上有暴力倾向的人,语言上不要激怒他,更不要挑衅他,暂时安抚他的情绪,然后远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江歌这孩子选择了语言的刺激,和刀具上的对抗,对于女孩子来说,本来体力上就比男孩子弱,更何况是一个被激怒的年轻人。
还有一点,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懂得怎么选择朋友。只是时间把谁推到你的面前,然后你就认定她会是一生的朋友。江歌和刘鑫的相遇就是,大学里分在一个宿舍,然后时常结伴相谈,在年轻孩子看来,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友谊,其实并不是。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发生在你懂得怎么选择之后,你有了相当的阅历和见识之后,你终于会明白,哪些人只能泛泛之交,哪些人可以深交,哪些人可以不必再见。
我们在不会辨别人性好坏的年龄,遇上了就以为是好的。岁月的流逝会告诉你,一个太自私的人,他只会利用你,是不会做长时间朋友的。我喜欢水木丁写在微博里的这段话:
三个年轻人相遇,一个被杀,一个入狱,一个被千夫所指。
死者已矣,希望杀人凶手和帮凶都得到应有的惩罚。希望我们都好好教育孩子,类似的悲剧不要再让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