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慢练是学习钢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习琴者更好的认识乐谱、锻炼手指力度、解决技术难点问题、消除紧张情绪,从而让习琴者能够更完美的诠释乐曲。
许多人一听到“慢练”,就只把注意力放在了“慢”上,以为慢练就是把速度放慢,认为这就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把速度放慢来弹,谁不会呢?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慢练并非仅仅是单纯的速度慢,因为慢练本身也存在方法科学与否的问题。倘若慢练方法不正确、不科学,花再多的功夫也是练不好作品的。
比如一些学生以为慢练就是将一个个音慢慢按下去,又慢慢抬起来。练习时手指动作幅度很大,下键速度缓慢,其必然结果是手指迟钝,弹奏死板,毫无效果; 还有一些学生在慢练中,因为放慢了速度,而有空加入了许多多余的动作,形成了错误的动作组合,把连贯的正确动作路线改得面目全非。久而久之,酿成钢琴演奏的顽固性错误; 更有一些学生则完全把慢练当作机械性技术练习,脱离了音乐的需要,枯燥乏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花了很多功夫去“慢练”,却总是练不好作品的原因。可见“慢”本身方法的科学性是何等重要。
科学的慢练方法应该是,思想上积极认真,手指的弹奏动作、触键感觉、音乐分句、音色控制、音量变化、音乐处理等等都要按照快速弹奏的要领去练习和领会。
慢练不是快练的“慢镜头”,慢练只是将音与音之间的间隔拉大了,而每一个弹奏的手指仍然是积极主动、灵敏有力的,弹奏出来的每一个音仍然是清晰而富有弹性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慢练呢?
科学慢练的第一步就是要放慢心率
放慢心律指的是状态上的放慢:首先,是读谱视奏在速度上放慢,随后是在触键过程中的放慢,然后再到小节、句法、乐章乃至整段乐曲。这里的放慢有几个好处:速度方面,可以让视线逐一审视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和声、句法以及表情记号。在放慢的过程中,去体味作品的整体风格,进一步揣摩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乐思和情感。触觉方面,在放慢手臂和手指完成音符、句法以及和声的动作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不同力度和肢体发力的触感下所带来的音色和音响效果的细微变化。
科学慢练的第二步是体味状态
大多数情况下,琴童在练琴时很少会关注到心理状态的环节,家长可能更多注意的是外在的肢体动作或者读谱演奏的过程。
其实,关注演奏状态的心理环节甚至比肢体动作和读谱过程更加重要。因为,放慢不是放慢动作本身,而是放慢的状态和这种状态所带来的结果,让习琴者在“放慢”的状态中,去领略放慢之后客观声音和演奏状态的曼妙之感。在放慢的状态中,最直接的体验是——学会聆听。在慢速中通过音响听觉进一步检阅,观察和反思自己的演奏,这在钢琴练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生活烦乱的快节奏状态下,人人都疲于奔命,琴童们亦是如此。很少琴童能真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并非是习琴本身没有乐趣,而是教授钢琴的老师乃至家长们,都没有注意到“放慢”状态下的聆听,可以直接影响演奏和练习钢琴的效果和乐趣。
科学慢练的第三步是要练到心理
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节奏、和声、句法都隐含着重多的信息。它们通过逻辑性的排列与精心的曲式设计,以乐谱形式呈现,叙述并延续着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些信息都需要习琴者注意和仔细地揣摩。无论是基本的乐思,简单的乐句或者乐曲,还是大型体裁的奏鸣曲、协奏曲等作品,都要求演奏者通过他们的领会、理解以及完善的演奏技术呈现给听众。只有观众有效地’’读’到了这些音乐的信息,才能真正体验到演奏会欣赏所带来的乐趣。慢练时,需要习琴者能够更充分的解读乐谱,更全面、深刻地体会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习琴者用心将作品吃透,才能把作品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听众。
总之,慢练是贯穿钢琴练习全过程,保证练琴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正确理解了钢琴慢练的作用和意义,并把它合理地运用到钢琴学习中,才能收到良好的练琴效果,真正做到高效、科学地学习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