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素养培养从孩子喜欢的音乐开始

2018-01-05

12岁(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拉小提琴,总是辨不清音准。老师问:“你平时喜欢什么歌?唱歌的时候跑调吗?”孩子想了又想,“我不唱歌的。”老师又问:“那你没有喜欢的音乐吗?”孩子再想了想,“——红歌,老师就让我们听红歌。”

  初中二年级的孩子弹琴总是抓不准节奏,他妈妈问我:“这孩子的乐感要怎么培养?”我觉得这再简单不过,多听听音乐就是了,他妈妈说孩子不爱听音乐。我笑问:“你不会专给他听贝多芬、莫扎特吧?”他妈妈正经说:“何止?还有肖邦呢!特别是肖邦钢琴曲,他一坐我的车,我就放给他听。去上海的路上,我一连放了两个半小时,听得我自己都晕了。”我问孩子妈妈,“他从来不听流行歌曲吗?”他妈妈瞬间变了脸色,“流行歌曲哪能听?都是些情情爱爱的,教坏了孩子。”

  和以上两位家长的想法类似的家长恐怕不在少数,我们想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提升他们的乐感,所以拼命给他们听我们认为“优质”的音乐,我们越是刻意为之,他们越是强烈反感。而我们越是想要遮着挡着不让他们听的音乐,他们越是好奇。

  看到很多家长拿肖邦、贝多芬、莫扎特当英语课文一样往孩子耳朵里灌,那样硬灌进去能有多少效果,可想而知。还有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除了老师教的儿歌,就只知道这世上有肖邦、莫扎特了,至于曲子的创作背景,表现的深意,别说是这帮孩子了,家长都未必了解。其实就算是古典音乐也未必都适合孩子们去听,有些曲子含义过为凝重,还有些现代作品表现过为抽象,都不适合孩子去欣赏。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轻快的作品,曲目短小精炼为好,每天听一到两次,每次十几、二十分钟就足够了。一方面过分灌输音乐对孩子的耳朵有影响,很多家长不知道,其实耳朵和眼睛一样是需要好好保护的,过度利用耳朵也会伤害听力。另一方面,家长让孩子长时间沉浸在音乐状态,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烦躁,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再说到流行歌曲的问题,很多家长视它为洪水猛兽,觉得会让孩子“变坏”。其实你不让他听,班里多的是孩子在听在议论。完全不知道流行歌曲,跟班里的孩子交往的时候会少了很多话语权。而且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你越是阻拦,孩子越是好奇那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倒不如家长挑选一些优质的流行歌曲引导孩子去欣赏,很多流行歌曲里的歌词写得都非常美,未必都与男女情爱挂钩。

  在这里说几个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好办法:

  1、挑选孩子喜欢的音乐。只有喜欢的,他才会爱听,也只有喜欢的,他才会听进心里去。

  2、带他去听音乐会(七周岁以上的孩子)。去听音乐会的好处不止是欣赏了音乐,更全方位地培养了音乐素养,直观认识各种乐器。听音乐会还有另一个好处,在音乐会的气氛、礼仪中,孩子更容易沉静下来模仿、学习。当然,太小的孩子是不可以进音乐厅的。

  3、用视频欣赏音乐。音乐不是光用耳朵听的,也可以用眼睛看的。调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更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特别是对学习乐器的孩子,用视频欣赏音乐更利于提高他的音乐素养。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